微生物与宿主如何相互作用?传统技术存在明显局限:分离培养、16S rRNA测序等虽能明确微生物种类与丰度,却无法定位其在宿主组织或细胞内的具体定植位置。
微基生物IF-FISH共检测服务,创新融合FISH与IF优势:以微生物特异性核酸探针(如16S rRNA探针)实现对微生物的精准定位与定性,明确其定植区域及聚集状态,同时借特异性抗体标记,量化宿主目标蛋白表达并解析细胞功能,实现微生物定位、活性及宿主互作的多维解析。
服务流程
实验关键注意事项
1.探针-抗体兼容性优化:针对不同抗体的孵育温度、时间、浓度参数,定制专属杂交方案,避免交叉干扰,确保双重信号高效捕获。客户需提供抗体。
2.严格质控体系:设置阳性对照(已知阳性样本)、阴性对照(无探针孵育组)、探针特异性对照及抗体阴性对照,严格优化杂交温度、洗脱强度等条件,确保特异性信号检测。
3.多通道检测支持:支持4色荧光通道同步检测(含DAPI染核通道),可同时标记3种目标微生物,满足复杂实验设计需求。
4.样本质量要求:石蜡切片需经梯度脱蜡确保探针穿透性,冰冻切片快速固定防止组织自溶,菌液/涂片样本优化分散度避免聚集影响观察。
样本类型与检测周期
支持样本:冰冻切片、石蜡切片、菌液/菌体涂片、活性淤泥样本等
检测周期:实验材料(样本、抗体、探针等)备齐后2-4周,具体以合同约定为准
文献分享
肿瘤内微生物促进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
(文献来源:Fu A K, Yao B Q, Dong T T, et al. Tumor Resident Intracellular Microbiota Promotes Metastatic Colonization in Breast Cancer〔J〕. Cell, 2022)
1.检测方法:
采用FISH与IF共检测技术,以16S rRNA FISH探针标记细菌,结合角蛋白8+18、LPS、LTA 等特异性抗体,同步实现微生物定位与宿主细胞/蛋白标记,搭配DAPI染核完成多维度观测。
2.关键检测结果与图像解析:
1)肿瘤组织中微生物定位
16S FISH与IF共染色证实,肿瘤内细菌主要定植于肿瘤细胞细胞质内,核周区域呈点状分布,且同时存在革兰氏阳/阴性菌,证实肿瘤组织存在稳定定植的微生物群落。

(A) 16S FISH分析(红色)显示细菌在核周区域呈点状分布;(B) LPS IHC染色(革兰氏阴性菌,红色);(C)LTA染色(革兰氏阳性菌,红色),蓝色为DAPI染核。
2)肺转移灶中微生物分布
肺转移灶区域富集大量细菌信号,正常肺组织中细菌信号极少,证明肿瘤细胞转移时会携带微生物定植于远端器官。
(F)16S FISH分析带有PyMT肿瘤转移的肺组织切片。
(G) 血液中角蛋白8+18抗体和16S探针染色和定量循环肿瘤细胞中的细菌。
注:红色-16S FISH 探针,蓝色-DAPI,绿色-肿瘤细胞标志物。
微基生物凭借专业的技术团队、标准化的实验流程、先进的检测设备及丰富的项目经验,为您提供优质的微生物FISH与IF共检测服务。我们将全程为您提供技术支持,从实验设计到结果解读一站式解决,助力您在科研道路上快速突破、成果斐然!

微基生物 您自己的微生态研究团队|专注微生态研究与应用

